山东东阿协裕阿胶由协裕阿胶庄创制,始于宋代,伴随阿井淤塞、阿胶业兴盛,从岳家庄到浪溪河,从浪溪河到济南府,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。相传协裕阿胶先人自宋朝开始在古东阿(今阳谷岳家庄)开始熬胶,多次岁贡入朝,盛兴于明清,至明末清初,协裕阿胶庄,年产阿胶均超千斤,协裕阿胶庄在长期的制胶过程中,协裕阿胶庄不但对阿胶配方及制作工艺加以筛选改进,提高了阿胶质量,增加了阿胶疗效,先后研制了“参茸阿胶”,“藏红花阿胶”等新品种。所产阿胶也分别于1914年、1916年、1922年获山东省物品展览会等褒奖,国家农商部物产品评会和山东历史博物展览会甲等奖牌。清朝协裕阿胶进贡手折子东阿协裕阿胶先人自宋、明时期,开始熬胶,并作为贡品进贡宫廷,记于《宋史●地理志》记载“济州协裕贡阿胶”。1375年(明洪武八年)由于古阿井多次淤塞,协裕阿胶迁至谷城(谷城后改名东阿县,今济南平阴东阿镇)以狮饵山黑驴、浪溪河水为原料,不怕费工费料,务求精良制作协裕阿胶;并被当地官府选为贡品,《兖州府志》记载“东阿县协裕阿胶庄进贡阿胶”。后阿胶制作中心逐渐转移到谷城。1843年,协裕阿胶庄在济南东流水街,开设东流水河畔家阿胶庄-协裕阿胶庄分...[ 查看更多 ]